GK算是一個很獨立的位置,對應的風格也都是只對GK有效,
目前日版的GK也只分成兩種風格
攻撃的GK | 攻擊型GK | 僅限GK | 積極上前彌補防線漏洞 |
守備的GK | 防守型GK | 僅限GK | 只把守球門前方 |
基本上離開球門搶球的屬於攻擊型GK,反之只守球門的屬於防守型GK,
但陣型設置似乎是凌駕於風格之上,風格算是微調陣型預設的AI決策。
舉例來說,4-5-1B就算是GK自帶攻擊型GK風格,也不常見到GK出來搶球,
相對的設為,3-6-1或3-4-3陣型的情況GK帶有攻擊型GK風格,就常跑出來搶球。
也有可能是跟特定的戰術設置有關聯,
因為培育模式海皇山的也是4-5-1B陣型,但感覺上安藝山其實還蠻常跑出來的,
目前個人沒深入研究,歡迎有研究的版友協助補完。
以下就整理一下日版WIKI的建議與過去的觀察心得
攻擊型GK
目前隨弗利茨‧修米特鮑阿的出現確定攻擊型GK的風格就是會出來搶球的類型,
而攻擊型GK一個較顯著的優勢就是反傳中能力似乎較強。
(但這其實蠻看傳中的路徑的,此外傳中目前也不算主流戰術)
下底傳中大多會傳大禁區內,甚至是球門前的小禁區,
這時要是手動接射門,大多是黃框甚至是紅框,反應時間極短,
但攻擊型GK的風格下AI似乎比較會嘗試截斷,
(藍特會出現高空球,而非高中球防守)
特別是有些傳中飛過球門就被接下了,
沒風格的GK似乎比較容易就這樣看著,
但攻擊型GK似乎會偏向跑出來截斷。
(當然沒刻意準備傳中戰術的玩家,
就算觸發傳中CF或MF也往往接不到球,就變敵方的球門球了)
而根據日版WIKI的說明看來,
搶球的防守範圍,是由防守嗅覺(後防屏障)影響的,
而搶到球後的傳球(踢球)範圍則是由判斷力(場上大師)影響的,
判斷力(場上大師)似乎也影響長傳的精準度。
就目前的感覺,防守嗅覺(後防屏障)對攻擊型GK就是個微妙效果,
因為個人偏好高速CF,
所以其實還蠻常看到GK衝出來,但跑不贏CF就只能看著球擦身而過。
此外不知道是風格的影響,或是測試上的巧合?
把球丟出去的反應速度似乎快很多,這似乎有利於偏向反擊戰術的陣型。
防守型GK
基本上就是守在球門前的風格,
應該沒什麼好講的?
日版WIKI又推薦拿蜘蛛人跟守護神金特,
但目前應該大多數的玩家都是能拿就拿吧?
當然兩者各有優劣,
畢竟比賽看多了,就會注意到,
GK搶球截斷確實會有成功的案例,甚至有直接傳SMF後傳中射門的案例,
但搶失敗被吊射射門的也是有。
相對的守在球門前防守真的有比較強嗎? 好像也沒有。
沒想法的話其實練無風格的GK,
讓陣型本身的戰術設置決定也是種辦法。